标题: | 文稿解读 | 《中共淄博市委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的实施意见》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555714/2025-5514151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5-04-15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
坚持改革引领、数字赋能
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
202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聚力建设数字农业强市,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富民、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提效赋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
文件共包括6个部分34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牢“三条底线”,突出“三个重点”,提升“三个水平”。
守牢“三条底线”: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一)扛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定不移保面积、提单产,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开展高产稳产技术攻关,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落实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稳定蔬菜及食用菌、水果产量,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肉蛋奶、水产品市场供应。要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要推进现代种业振兴,推动大规模农业机械更新,完善全链条节粮减损长效机制,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统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政策。
(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必须慎终如始抓好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等帮扶政策。要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标准,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要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各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保持总体稳定,强化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统筹用好公益岗,保持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
(三)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的大事。要强化工作统筹,落实监管责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严格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定量检测数量达到2批次/千人。要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强化行刑衔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执法查处力度,努力打造高水平监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突出“三个重点”:突出改革引领、数字农业、农民增收
(一)突出改革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用改革创新的“有解思维”破解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向改革要动力、要办法,畅通资源要素流通渠道,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深化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要开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链条数字化集成应用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数字农业集成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在健全乡村建设建管机制方面,要完善片区建设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国有企业与片区结对、“乡村振兴合伙人”等行动,鼓励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路径。在推进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方面,要深化拓展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任务,探索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资产参股等方式盘活集体资源,着力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要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切实维护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二)突出数字农业优势。打造数字农业强市,既是我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更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要加快打造粮食、蔬菜、黑牛(奶牛)等6条“链通数融”的数字农业产业链,新建续建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让数字农业强市建设的支撑更加坚实、更加有力。要夯实数智基座,推动“齐农云”迭代升级,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加强数据采集,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要高质量建设“中农数院”,加快农产品加工、富锶产业发展、农业智能装备等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团队与农业主导产业链、链主企业精准配对,更好以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发展。
(三)突出农民增收导向。当前,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中央、省委多次强调要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重中之重。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贯穿于“三农”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多渠道推动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塑造“齐风乡韵 乡村好时节”乡村旅游品牌。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和引导农业农村领域社会投资。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转,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提升“三个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必须因地制宜、放大特色,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聚焦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一镇一业”,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高青黑牛、沂源苹果、临淄蔬菜、博山猕猴桃等集群化发展。要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设施,加快淄博农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增值。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废弃物回收处理,推广种养循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近年来,我们把片区建设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的村庄实现振兴的路径,必须继续坚持好、深化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路径。要坚持“三级联创”,因村因地而宜,尊重群众需求,求好不求快,久久为功建设,统筹政策、项目和资源向片区聚集,推动片区内党建联建、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建设,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统筹抓好乡村旅游路、骑行路、健身步道建设,加速“双千兆”网络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要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教育强镇筑基,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当前,乡村社会加快变迁,农民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乡村治理面临新挑战,必须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村级党组织跨村联建,严格落实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持续深化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落实“上门问事、下沉议事、一线办事”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要推进“五个淄博”建设,深化“有淄有爱”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推进文化惠民提质扩面,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综合整治,培育淳朴民风、弘扬社会良俗。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