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效应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立足农业自然禀赋及区域优势,积极组织推动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目前,全市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1个,生产总规模达3.3万公顷,年产量近78.8万吨,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品。分别是沂源苹果、沂源全蝎、沂源黑山羊、西长旺白莲藕、鲁村芹菜、沂源花生(沂源县6个)、祁家芹菜、马踏湖白莲藕(桓台县2个)、蓼坞小米、黛青山软籽石榴(淄川区2个)、边河小米(临淄区1个)。
一、主要发展成效
2019年以来,先后争取马踏湖白莲藕、淄川黛青山软籽石榴、淄川蓼坞小米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3个,获中央项目奖补资金1082万元,是全省获奖补资金最多的地市。沂源苹果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产品、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批创建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老旧果园更新换代,建设“数字果园”,建成苹果示范园区100多处,产品远销俄罗斯、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淄博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富硒软籽石榴科技示范园,建成软籽石榴数字化园区800亩。制定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九条措施》,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数字化”等模式,与农民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市地标产品、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迅速发展。
二、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地标农产品深度挖掘不够,精深加工不足。二是缺乏统一品牌管理与运作,企业用标积极性不高,品牌效益不明显。三是对地标农产品支持保护力度不够。同时,地标农产品登记保护正在调整变化。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已停止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包括受理、评审、公示和公告,正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构建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
三、下一步发展措施
下一步,将主动适应地理标志产品登记新要求,围绕特色资源发掘、特色产业发展、农耕文化发扬,数字赋能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质量第一、特色引领,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畅通循环、促进消费,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品牌,引领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农产品品质,围绕优良品种、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品质评价等关键环节,加强品种品质技术集成、评价和推广,集中开展创新攻关,推动农业品牌特色化差异化。加快扩大软籽石榴种植规模,力争达到1万亩,研发石榴酒、石榴茶等系列产品,拉长石榴产业链条。蓼坞小米核心种植区土壤改良600亩,推广生态绿色种植3600亩。依托桓台县华正荷藕产业研究所,创建马踏湖荷藕产业科创中心,开展荷藕产业试点示范。加快沂源黑山羊、沂源全蝎、沂源花生等种质保护,提高种养规模。
二是数字赋能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以沂源苹果、蓼坞小米等为重点,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链条产销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发布《软籽石榴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夯实品牌发展根基。加快“中农数院”建设,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合作开展沂源富锶苹果、淄川富硒小米等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实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加快沂源苹果老旧果园数字化改造,加速从抓生产到抓链条转变,每年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
三是加快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推广体系。深入挖掘我市地标产品历史文化,讲好地标品牌故事。加大品牌营销创新,用好中国农交会、农民丰收节等各类展销平台,重点宣传推介,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影响力。鼓励设立品牌消费体验馆、电商直播基地等,统筹布局线上线下渠道,拓宽品牌销售渠道,推动品牌农产品优质优价。加强授权企业管理服务,推动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质量、讲诚信、护品牌,实现品牌产品优质优价。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8月22日
(联系单位: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联系人:李晓莉,联系电话:277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