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林里长出“金窝窝” | |||
|
|||
|
|||
6月29日,在高青县田镇街道台孙村高青益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50亩金蝉养殖基地内喷淋洒水,记者看到这里的每棵柳树1.3米高处都缠有胶带。“林下金蝉是我两年前‘种’下的,今年出土后爬到胶带处金蝉就上不去了,捕捉起来方便。”孙雷鸣对记者说。 已经当了13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孙雷鸣,是高青益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3年前村里收回这片林地时,就有了在林下养殖金蝉的想法。当时村里没钱上项目,我就和村‘两委’委员共同贷款,先干起来。” 人工养殖金蝉,一个最大的难点是见效时间长,这非常考验孙雷鸣和村“两委”委员的耐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孙雷鸣总结出一套适宜金蝉养殖的土壤温度、湿度、土质、树木品种的有效经验,由专业合作社牵头、一条集种苗孵化、技术服务、金蝉收购及销售的产业链,在台孙村已初具规模。 在400余平方米的孵化大厅,数十个育苗架上吊挂着40厘米长的细长卵枝,苗架上爬满了刚孵化出的比芝麻粒儿还小的白色金蝉苗。记者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往透明塑料盒里分装金蝉苗,先垫土,然后撒苗,再覆上一层土。“我们的金蝉苗是按克卖的,每盒1克,卖20元,大约有3000只;除自用外,仅金蝉种苗一项,每年可为合作社创收25万元左右。”孙雷鸣介绍说。 据了解,每天晚上8点到12点,是基地最忙的时候,大量破土而出的金蝉第一时间被清洗、分拣、装盒。同时,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直播,向线上的顾客介绍本地金蝉的特色。每年的6月底到7月中下旬,是金蝉集中上市的时间,为了延长销售时间,保证新鲜口感,工作人员及时用超声波把它清洗干净并分装冷藏。 经过几年的发展,孙雷鸣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成熟的金蝉养殖模式,除了成品蝉蛹,合作社每年还收购闲散劳力摘折的金蝉卵枝,精剪加工后打捆贮存,通过“线上+线下”双向销售,因为销售的金蝉卵枝成活率高、品质好,受到周边县市金蝉养殖户的青睐。 芦笋根系发达,而金蝉喜食芦笋的根须。为提高金蝉出土产量,去年秋天,合作社在柳树基地边上种了15亩芦笋,每亩地能产1000斤到1500斤,市场价每斤6元。同时撒下的金蝉苗,明年预计每亩能收获2万只左右,“用植物套养动物,一块地能卖两遍钱,这笔经济账算得非常精明。”前来观摩的农户无不称赞。 “每年收获期约一个月左右,7月初金蝉产量达到顶峰,最多时一晚能有两万多只,金蝉不零卖,按照今年的价格,大箱每箱价格为500元,小箱260元,通过“线上+线下”双向销售,估计销售额能达到50万元,合作社还专门打造了‘甘棠蝉青’品牌,扩大了销售范围。”孙雷鸣说。 “最初我自己养金蝉,村民看到我养了两三年效果很好,也都纷纷开始跟着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金蝉养殖的队伍。目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金蝉的养殖和销售在当地已经形成产业链,连同附近邻村在内,金蝉养殖面积已达270余亩。 村民孙军就是受益农户之一,他养殖金蝉已有3年时间。“我有40亩地的金蝉,每亩地能收获六、七千元,相信明年会更多,利用林地搞特色养殖,孙书记和合作社为我们农村共同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 临近采访结束时,记者碰到了前来取经的泰安市农民万军,“早就听说高青益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人工养殖金蝉水平高,这次来高青县走亲戚,顺便买点种苗带回去,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俺回去试试,希望两年后也能收获‘金蛋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