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业务>现代农业
“流水锶乡”流出共富新思路

发布日期: 2024-05-10 10:01:42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丝窝村所在的“流水锶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二产带一产促三产联民生”的共富产业,创新农村品质养老“六助”模式,通过构建新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探索出了农民致富新路径。

“小药材”撑起“大产业”

“现在,俺们山里有了好多厂子,大伙在家门口上班,耽误不了农活,还能照顾家,一天还能挣100元左右。”提起现在的生活,在“流水锶乡”艾草共富项目工作的唐家六村村民崔传菊感慨道,“这日子过得挺得劲!”

记者走进艾草制作车间,浓浓的艾草香扑面而来。车间内艾草提绒、自动卷条等生产设备同时运转,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赶制订单。

艾草共富项目发起人之一苏童介绍:“去年‘流水锶乡’片区盘活学校闲置资产,成立山东艾天下生物科技共富公司,建设艾草加工车间,每年可加工艾草1500余吨,年销售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从事艾草深加工工作。”

南鲁山镇深入探索“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村集体、村民双增收机制,建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艾草产业基地,让“小草药”摇身一变化作乡村振兴共富路上的“大产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力量。

“小民生”汇聚“大幸福”

“农历每月二十日,村里食堂都要给老人包水饺,这不一大早我们就来忙活了。”在流水村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整洁的食堂里,刘永花与几位巾帼志愿者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向记者介绍着。

“俺腿脚不好,每次进出家门都有这些闺女们帮忙,她们还到家里陪我拉呱、帮我干活,现在村里对俺们这些老年人越来越好了!”提起村里的敬老措施和巾帼志愿服务,80多岁的王大娘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南鲁山镇聚焦品质民生优化提高,在“流水锶乡”片区规划建设“沂源红”民生综合体3处,创新实施将村民在“共富站点”务工收入的10%转存个人养老账户,共富站点盈余的60%作为民生综合体运营资金,培育“党建引领、联盟共富、反哺民生”的民生服务链条,实现“舆论帮助、劳动自助、集体补助、子女协助、社会捐助、志愿互助”的养老“六助”模式,形成助力集体、村民双增收和赋能民生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运营闭环。

如今,“流水锶乡”片区已实现共富站点村村全覆盖,并形成“二产带一产促三产联民生”的“共商、共建、共享”闭环,通过做好一件件民生小事,汇聚起村民美好生活的大幸福。

“小环境”扮出“高颜值”

“现在俺村变化可大了!你看,花草树木、健身器械也多了,还有文化广场,家家户户门前都很干净,外村人都夸俺村漂亮。”近日,记者在流水村采访时,身穿橙色保洁服的苏大爷主动上前介绍起了村里的新变化。

自去年以来,“流水锶乡”片区党建共同体党委按照“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生态文明”的思路,对片区内的3个行政村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依托省级美丽乡村流水村汇集旅游资源,合理布局产业,使乡村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党建共同体党委书记,流水村党总支书记陈丙福介绍:“我们整合利用600万元各类专项扶持资金,修建旅游路、铺设石板景观,打造‘军民携手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广场,稳步推动项目区内美化、绿化、亮化提升,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