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乡村振兴
山东桓台: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发布日期: 2023-10-29 13:55:47 浏览次数: 字体:[ ]

 “这款玩具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之一,你看它这里有个开关,打开后能边唱歌边跳舞。”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沈家村,一场“睦邻有约·小鬼当家”跳蚤市场游园会正在举行,这是沈家村举行的首届邻居节。各位“小摊主”在家长的帮助下,在村委院内铺好餐布、地垫,将要出售或交换的闲置物品整齐摆放,还精心设计了吸引人眼球的创意个性招牌。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光顾,提高摊位人气,小摊主们发挥聪明才智,设计了套圈游戏、计时挑战、物品互换等环节,现场十分热闹。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近年来,在大力发展工农经济,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淄博市桓台县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探索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的路径。


  以文铸魂,文化服务激活乡村发展内动能。在孝妇河畔、杨柳依依,每天下午都上演着这一幕,百多人散落各处,或坐或站,围着平均年龄超60岁的“草根剧团”,一边欣赏着河边美景,一边听着悦耳的戏曲唱腔。这是桓台县田庄镇打造的文化阵地,借助毗邻孝妇河、猪龙河的区位优势,把河畔打造成了村民们听大戏,唠家常的好去处,定期开展文艺汇演,《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智取威虎山》选段等经典剧目让村民大呼过瘾。

  自学六种乐器的田庄镇于铺村村民翟宗江说,“这个场地跟舞台不一样,比较接地气,和观众距离也近,附近几个村都是慕名而来,每天都得100多人,琴、二胡、杨琴、唢呐、笛子、京胡,我都能拉点,拉琴的时候感觉很高兴,心情很好啊。”


  以文化人,文化润心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在桓台县索镇街道马家村活跃着这样一支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五六十岁,其中最年长的75岁,最年轻的也有54岁,他们是村民们眼中热心肠的“爱心大嫂”,也是活跃在村里乡间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我们定期开展敬老理发服务、清洁卫生服务活动,还经常去田间地头进行普法宣传,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平时乡里乡亲的有什么矛盾、不好解决的,我们就帮忙调解,不伤和气。”“爱心大嫂”孟霞说道。近年来,索镇街道探索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统筹多元调解力量资源,建立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各类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通过以文化人、以德治村,夯实了乡村治理根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


  以文兴业,文化产业拓宽乡村致富路。果里镇西店村创造性的打造了“梦之店”乡村振兴文旅综合体项目,为村民带来更多文旅收益。“村集体集中收储24套长期租赁闲置宅基地,统一设计规划打造民宿、研学基地、工作室等,布局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活休闲区、互动游乐区、田园体验区、非遗文化展示区,探索形成了‘村集体+农户+第三方’三方合作共赢的模式,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西店村党支部书记孙旭表示。打造的“梦之店”乡村振兴文旅综合体项目,结合“一网三联”,村内网格员、闲置劳动力可参与村内绿化养护、保洁服务、餐饮服务、后勤管理等工作,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农业增效。

  升级深化“送”文化为“种”文化内核,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意识,以文增志,以文兴智,桓台县正以文化振兴为镇域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支撑与智力支持的持久内动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