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病因防治黄瓜流胶 | |||
|
|||
|
|||
造成黄瓜流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细菌病害: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真菌病害:黄瓜菌核病、黄瓜灰霉病、黄瓜蔓枯病、黄瓜黑星病等;生理性病害:昼夜温差大,黄瓜有伤口时,容易产生流胶;点花药浓度过大或药液残留过多也会导致流胶。针对上面这些流胶现象应该怎么防控? 一、选用抗病品种 因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选择抗病品种很重要。 二、种子消毒 针对细菌性病害,可以温汤浸种:种子要晾晒2天,并预浸30分钟,再把黄瓜与砧木种子放入恒温55℃热水中并不停搅拌,持续15-20分钟,再一直搅拌至水温降到25℃,反复搓洗干净。也可以用0.5%次氯酸钠浸泡种子20分钟,洗净后再播种。 三、增温降湿 黄瓜“流胶病”的发生直接与温度有关,低温高湿特别容易发病,注意控制棚内的湿度,避免空气湿度过高。可以在操作行铺设稻草或者秸秆。 四、农事操作多注意 尽量避免在清晨叶片湿度较大,露水较多的时候进行整枝打杈、果实采摘等农事操作,防止病原菌跟随操作人员或操作工具传播;要选择晴天进行,此时棚内温度较高,空气较干燥,有利于伤口很快形成愈伤组织,缩短适宜病原菌侵染的时间,阻挡病原菌入侵。零星发病时尽快拔除中心病株,并带出棚外销毁。 五、药剂防治 1. 针对黄瓜细菌性流胶病: 可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800倍液+33.5%喹啉铜悬浮剂750倍液,灌根或喷雾,做到边去叶片边喷药,预防病菌从伤口侵染。或者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尽可能均匀喷到叶片的正、背面。 2. 针对黄瓜菌核病及灰霉病: 方案1:40%嘧霉胺悬浮剂20毫升+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5毫升,加上几滴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兑水20千克,进行喷施就能比较好的进行防治。 方案2:该病在湿度大、温度低等环境条件下易发生,所以预防时尽可能提高棚内温度和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喷施一些防治灰霉病的药剂。 如果喷药防治效果不好,可以使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多抗霉素进行蘸花使用,如果需要有颜色标识,可以添加一点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这样防治效果比较好。 3. 针对黄瓜蔓枯病: 药剂可以选用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30%苯甲·咪鲜胺悬浮剂等。 4. 针对蘸花药引起的黄瓜果实流胶: 首先要降低蘸花药浓度过大或替换蘸花药;其次蘸花细节要注意,在为黄瓜蘸花时把握“快慢结合”的原则,即雌花浸入蘸花药的时间要快,一蘸即可,当雌花从蘸花药内拿出后,不要急于去蘸下一个,而应弹一下雌花或用蘸花药瓶的瓶口把粘在雌花上的药滴“回收”到瓶中,避免更多的药液残留。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