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典型案例】数字赋能吨粮县 粮食产业谱新篇——淄博市桓台县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 |||
|
|||
|
|||
摘要:桓台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江北第一个“吨粮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良田、良种、良法,粮食生产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近年来,桓台县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努力打造百亿级粮食产业集群。 桓台县作为江北第一个“吨粮县”,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持续强化市场化理念和产业组织理念,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加快“吨半粮”产能建设,推动粮食绿色高效生产。 一、挂优靠强,搭建“大田农业”全链发展新平台。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良田、良种、良法三大环节,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只增不减。一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以“连片流转、适度规模、集约经营”为导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数字技术”,通过土地流转奖励、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担保贷款等保障措施,有力促进村集体增收、农业产出增效。全县土地流转率达86%以上,现有50亩以上种粮大户15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1家、家庭农场607家,被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二是统筹整合资源,优化综合服务。与中化先正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桓台县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和“数字大田示范农场”。目前3000亩“数字大田示范农场”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未来3到5年内将服务县内30万亩耕地,搭建覆盖农业全链条、服务辐射全县、带动广大农民增收的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良种良法技术集成,打造示范样板。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7个小麦、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省审定。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小麦统一供种,统一供种面积26万亩,率先在全省开展小麦根病春季统防统治全覆盖。2019年小麦攻关田亩产835.2公斤,再创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2021年全县冬小麦平均单产512.7公斤,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 二、以数赋智,打造经营主体转型升级示范新场景。一是推行数字农业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计划投资15亿元的农发凯盛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以智慧玻璃温室、智能储运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综合体,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年利润总额8300万元。泓基农业完成数控研发中心、智能联栋温室大棚和数字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整个园区全面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节肥、节水率达50%以上,果园增产15%-24%。润邦农业完成全园区智能化控制大棚建设,新建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11个,实现多肉植物全产业链条闭环式发展、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护、全运营体系立体化拓展。二是激发数字农业产出新动能。做足做活“粮头工尾”文章,梨花面业创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从地头到工厂到餐桌一体化推进,全链条提升粮食品牌价值和农民种粮收益。梨花面业投资1.6亿元引进国际最先进数字化装备,新上50万吨优质小麦数字化深加工项目,建设智能化制粉车间、配粉仓、原粮仓、产品加工配送车间,小麦深加工产能将达100万吨,可覆盖160万亩粮田,小麦年深加工产能达到120万吨,生产的面粉附加值是普通面粉的1.5倍以上。引进中化、中粮等头部企业,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链条,拓展农耕体验、观光休闲、教育研学等三产融合链条。三是丰富数字农业营销新业态。灵活运用线上电商平台,积极培育线下载体,催生一批精致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润邦农业依托企业苗圃资源,打造集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带动周边村庄电子商务发展。 三、系统集成,催生现代农业聚合裂变活跃新元素。一是加强数字农业发展“顶层设计”。成立数字农业农村工作专班,制定《桓台县关于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的行动(2020—2025年)》,明确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旅融合发展、夯实基层基础五项重点任务,聚力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加工融合、绿色智慧冷链物流等10项带动工程,落实10项支持政策,搭建数字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二是提供数字农业金融“源头活水”。为着力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等问题,积极对接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推出强村贷、农耕贷、巾帼贷、生猪贷、本草贷等一系列惠民产品。“鲁担惠农贷”累计发放1262笔,约5.98亿元。三是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底座”。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4.57万亩,2021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到2023年全部建成数字化高标准农田。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配置数据采集、自动施肥等设备,大田与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智能水肥一体化。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农发巨明集团成立智能高端农业装备研究院,全系列农机自制率达到70%以上。全县拥有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385台,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 98.76%,获评“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四是着力培育数字农业“数智农人”。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农业经理人,为推进农业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每年开展农民培训近20期、40余班次,培训1000余人。全县培育“职业农民”职称人员累计26人,省市县乡村之星累计46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