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农业务>现代农业
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技术明白纸

发布日期: 2022-04-19 15:32:32 浏览次数: 字体:[ ]

小麦条锈病又名黄疸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是全国大区域流行性病害,传染性、致病性、突发性极强小麦条锈病一旦侵染危害,错过防治适期,将会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为害症状: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传播特点:一是条锈病是随风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可以远距离高空随气流传播,吹到几百至上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二是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小麦条锈病的孢子堆可持续产孢810天,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1800个,世代重叠,相互交叉流行,中后期田间若温湿度适宜,世代加快,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易暴发成灾,防不胜防。

    防治策略:防治小麦条锈病要运用“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治策略,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立即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并且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

    防治方法:对发病中心区域立即进行人工施药压制,3-5天喷施1次,连续喷药2-3次,并对周边区域进行无人机统防统治;对零星发病田块进行挑治,坚决防止该病的扩散蔓延。药剂可25%戊唑醇水乳剂25~35毫升兑水25千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喷雾,还可选用氟环唑、唑醇、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烯肟·戊唑醇等药剂。

    注意事项:一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穗期是麦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粘虫等病虫害多发期,同时也容易遭受干热风的危害造成早衰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多种作用,是有效防治穗期病虫集中危害,增强小麦抗逆性、增加小麦粒重,促进小麦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保产增产效果显著。二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结合,达到最大效率降低病害流行速度的目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