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畸形果的发生与防治 | |||
|
|||
|
|||
大棚草莓由于反季节特性,近几年种植效益较高,草莓大棚温湿度不宜、肥水管理不当、光照不足、受粉不良及花期喷药等,易造成草莓畸形果。草莓畸形果不但影响了品质,也影响了销售价格,对生产不利。 一、畸形果产生原因及症状 1、僵果。受草莓单株留果过多,植株生长不良等影响,部分果实易形成僵果。草莓花芽分化期温度过高或过低,花芽分化受阻,或开花期棚内湿度大于85%以上,造成受粉不完全也易形成僵果。主要症状为果实小、木栓化、质地坚硬,影响口感。 2、双身果。生长前期氮素过多或硼素偏低造成花芽分化异常,或开花期缺少钙、硼等微量元素引起花器发育异常,易形成双身果。果实膨大期肥水管理不当,磷钾钙硼等比例失调也易形成双身果。主要症状为在一个果柄上长出两个以上相连的果实,外观异常。 3、裂果。土壤钙元素不足,或果实膨大期昼夜温差大,或果实膨大期进行大水漫灌,造成果肉生长快于果皮生长,易形成裂果。主要症状为果实成熟时,果实表面出现裂口。 4、白果。结果期光照不足或土壤中磷钾元素不足,氮肥施用偏多、植株生长过旺,留果多而植株生长不良,易形成白果。结果期温度偏高而着色期温度偏低,易造成白果率高。主要症状为全部或部分果面呈黄色或淡白色,色界明显,造成味淡、质硬,影响口感。 5、空心果。果实膨大期浇水过多,土壤营养元素过剩,果实细胞生长过大,易形成空心果。使用膨大剂也易形成空心果。主要症状为果实偏大,内部中空,口感偏差。 二、管理措施 1、抓好温、湿度管理。草莓花期对温度敏感,温度过低花药不能开散,温度过高出现受粉不良,易增加畸形果比例。此期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保持在8-10℃,最低温不低于5℃,最高温不超过30℃,地温保持在18-22℃为宜。草莓花药开裂最适湿度为30-50%,受粉及花芽发育最适湿度为50-60%,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草莓果实正常生长。生产中要适时进行通风,通风时间宜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短时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高垄地膜全覆盖,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技术措施,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 2、抓好肥水管理。实施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花芽分化时,要注意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果实生长期注重增施磷钾肥,盛果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注意补充钙镁硼锌等微量元素。草莓对土壤水分敏感,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畸形果。现蕾至开花期水分要充足,土壤湿度控制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为宜,果实膨大期需水较多,土壤湿度宜保持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 3、抓好光照管理。要及时摘除遮挡果实光照的叶片,定期清除棚膜灰尘增加透光率。可采用棚内加挂反光膜的方式,以增加棚内光照,确保果实着色均匀。 4、抓好受粉管理。大棚草莓因气温低、湿度大、昆虫少等影响,造成花粉不能飞散,导致受粉不良而产生畸形果。可采用大棚内放置蜂箱,利用蜜蜂辅助受粉,也可进行人工受粉,可于每天上午10:00至下午3:00花药开裂盛期,进行人工微风辅助受粉。 5、抓好花期、盛果期管理。草莓开花前应彻底防除病害,开花后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及花序,以控制病害蔓延,严禁花期用药,若必须用药,可改用烟雾剂进行熏棚。植物生长调节剂要视天气情况增减施用浓度,禁止喷施果实膨大剂,应经常疏除老叶、无效腋芽,要及时进行疏花疏果,及时摘除形状异常的畸形幼果,以利于养分集中供应,提高果重和果实品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