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领导干部解读|《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 实施意见》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555714/2023-5356823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3-06-09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
一、《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主要是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三提三争”部署要求,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市委农办在调度和征集市委农业农村委员会成员单位2023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牵头起草《实施意见》。
二、《实施意见》确定的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促进共同富裕,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
《实施意见》共包括7个部分29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振兴就是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强保障就是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任务,围绕守牢两条底线,《实施意见》作了哪些部署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丝毫不能放松。围绕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主要是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一是要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重点开展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通过提单产稳总产。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二是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稳定农产品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要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蔬菜播种面积,稳定生猪基础产能,稳定肉蛋奶总产,稳定水果总产量。三是加强耕地保护利用。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要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加强建设、严格管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带图斑、带位置、带规模下达耕地保护任务,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四是要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设施,先进适用的农机农艺装备,智能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产出稳定性。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推广蔬菜果品等专用机械、山地丘陵机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一是要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这是守住防止返贫的第一道关口。要压实区县、镇、村监测预警责任,采取农户主动申请、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及早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及时干预、精准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二是要加强帮扶政策落实。要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门会商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三是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改变脱贫地区落后面貌,根本出路还是在发展,要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抓好衔接资金项目建设、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乡村公益岗位等工作,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意见》作了怎样的部署安排?
一是要抓好数字农业强市建设。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我市“三农”转型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要加力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启动建设“齐农云”大数据平台二期工程,高质量建设“中农数院”,新建续建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0个以上,新建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提升粮食、蔬菜、黑牛(奶牛)、苹果等6条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产业链条健全高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要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建设提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农业产业强镇30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0家以上,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以上。要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预制菜”、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三是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要实施“一镇一业”提升行动,力争农业主导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达到5个,超5亿元镇达到10个,超2亿元镇达到15个。四是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资源利用集约高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任务,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绿化宜林荒山,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净化产地环境。
五、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到2035年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对此,《实施意见》有什么安排部署?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照“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要求,要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如果没有规划约束,乱建违建还会冒出来,今后治理代价更大、成本更高。要以村庄规划统筹引导区域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和农业生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二是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抓好改厕、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和全域美丽乡村。三是要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建农村公路260公里以上,改善路面状况720公里,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80%,改造农村危房469户。四是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优化升级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工程,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到70%以上。依托淄博市智慧村居管理平台,推广村民在线议事、在线监督,提升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水平。五是要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乡村建设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培育集团化办学样板20个,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家,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建设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平台40处。
六、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实施意见》是如何体现和美乡村建设的?
和美乡村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一是要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要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开展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二是要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社会稳定安宁。要深化“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要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方式。三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要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旗帜鲜明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实施意见》是如何体现乡村振兴政策和机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区县、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落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发挥好党委农委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二是推动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乡村振兴越是深入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要继续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要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2023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8%以上。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化政银担合作机制,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要强化用地政策落实,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和产业用地需求。要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