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稿解读|《淄博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70300MB28555714/2022-5238870 文号: 无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4-30 发布机构: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文稿解读|《淄博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2-04-30
  • 字号:
  • |
  • 打印
联系人:刘祖晨
联系电话:2284122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按照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部署,《规划》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编制。为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策部署和省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目标,牵头编制完成了《规划》。

在编制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了实地调研,广泛征集了公众意见以书面形式先后三轮征求了各区县农业农村部门、32个市直部门单位、28个企业和协会等意见建议,严格履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事项备案、专家论证、市场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427日,市政府印发了《规划》。

二、《规划》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推进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赋能农业发展全链条、农村治理各领域、农民生活各方面为重点,以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为工作定位,统筹部署了今后五年我市三农整体工作,描绘了新时期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蓝图。《规划》共包括6个部分,约3万字。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其中,主要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努力,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取得实质性成效,全市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区县达到80%以上,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部分,空间布局。统筹规划一轴一品四区五群多核的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板块。一轴驱动,一个数字化驱动轴赋能,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农业全链条、农村各领域,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以数字化手段解决我市农业的问题。一品引领,一个知名品牌体系塑造,统筹协调培育沂源苹果、高青黑牛、博山猕猴桃、淄川富硒农产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加快构建淄博市现代农业品牌体系,以品牌为引领破解我市农业的问题。四区协同,即依据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农业资源和农村格局等特征,划分北部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区、中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区、中南部功能农业引领区、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四个农业农村重点区块,以规模化、集约化着力解决我市农业的问题。五群融合,即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要素融合的理念,突出粮食、蔬菜、畜牧、林果、农文旅五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集聚提升,实现规模发展、集群成链、融合增效,打造五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破解我市农业的问题。多核辐射,多个农业产业核心辐射,以五群为核心,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一批传统农业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六产示范企业,创树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精品旅游镇村,培优培强乡村主导产业,打造乡村产业增长极

部分,主要任务。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实施全链增效工程,助力产业换挡提速。强化县域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粮食、蔬菜、畜牧、林果、农文旅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全过程监管,科学构建品牌体系,打造农业高端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二是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智慧共享云大脑、高效优质云产业、区域中心云市场、便捷普惠云金融、有效治理云乡村五朵云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聚力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三是实施绿色生产工程,强化生态持续能力。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实施农文旅融合工程,锻造淄博文化名片。守住乡村文化灵魂,挖掘历史资源,围绕齐长城、古村落、黄河滩等文化元素,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村风家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五是实施强基善治工程,提升乡村现代化水平。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增强农村综合治理和数字化治理能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品质民生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六是实施政策衔接工程,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拓宽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渠道,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支持重点帮扶区域乡村振兴,让脱贫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部分,关键支撑。落实四大支撑措施,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速农业转型驱动。完善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增强现代种业发展能力,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优化产业技术体系,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的新高地、新样板和新经济增长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经营主体支撑,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建立多种经营主体新雁阵,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增强乡村人才支撑,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严格落实人才政策,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强化乡土人才培育,强化对创业人员和企业扶持,营造农村创业创新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四是优化政策要素支撑,构建优质发展环境。聚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提高农业风险保障,为淄博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部分,环境影响。主要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农业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生态环境协调性。

部分,保障措施。制定了加强组织领导、抓实安全生产、加强监测评估、完善激励约束4个方面保障措施,以确保《规划》落实落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规划》解读

1.“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聚焦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开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品质,科学构建品牌体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以粮食、蔬菜、畜牧、林果为重点,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强化“菜篮子”市长责任制,加快推进蔬菜、林果产业标准化、数字化改造提升,确保周年均衡供应;推进畜牧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加快现代化装备普及应用。二是培育五大产业集群。按照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培育粮食、蔬菜、畜牧、林果、农文旅五大产业集群。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产业强镇,把村镇作为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实现点上开花。以若干镇范围内产业要素聚集区域为单位,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面上示范。以特色产业为主线,把市域范围内的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串联起来,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线上串联三是打造高端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做精沂源苹果、高青黑牛、临淄蔬菜、博山猕猴桃、淄川富硒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营销平台等形式,加强品牌推介宣传。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原则,建立健全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全过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优化加工业布局,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发展定位,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强田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完善预冷、分拣、分级、清洗、包装和初加工等设施装备。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加强农业产业链内部协调发展,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以种养为基础、以加工为纽带、以商贸物流为支撑的产业形态。

2.202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成效比较明显,建成了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了一批经验奠定。“十四五”时期,我市在推进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方面有什么举措?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智慧共享云大脑、高效优质云产业、区域中心云市场、便捷普惠云金融、有效治理云乡村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持续聚力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一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新基建。推进农村数字网络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宽带乡村建设,加强农村通信基站、光纤网络建设,实现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4G网络全覆盖、速率提升,补齐农村网络建设短板。推进5G等新基建向农村布局,选择应用需求较大、产业发展领先、基础设施较好的村镇,有序开展5G和移动物联网建设应用,探索总结可推广的应用模式。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不断提升益农信息社持续运营能力。二是打造农业农村发展智慧大脑。建设淄博市农业农村智慧大脑综合服务平台,研建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强化数据挖掘与运用,绘制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作战地图,搭建面向生产者、管理者、消费者等主体数字农业农村云服务平台,为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决策管理提供支撑。推进智慧农村服务管理,促进政务服务、政府信息等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广远程生产、生活、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水平。三是加快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龙头企业、园区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中广泛应用,加快建设一批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打造粮食、蔬菜等6条数字化农业产业链,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数字化+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阿里、京东等头部企业合作,着力引进数字化发展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团队,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阿里数字农业产业中心等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人才智力、信息技术和产业项目支撑。强化金融赋能,建设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支农方式。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将乡村建设提到重要位置,肯定了乡村建设对于全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围绕推动乡村建设,我市将有哪些举措?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基础上,突出品质民生建设,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全面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一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道路、供水、雨水、供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监管,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城镇集中供气、供热设施向农村延伸。二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统筹提升县域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适时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健全县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三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全域公园城市、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和全域美丽乡村创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后续长效管护,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整治村容村貌,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巩固农村危房改造成果。

4.“十三五”时期,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否就“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些介绍?

“十四五”时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中央省部署安排,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项工作。一是切实落实到人到户帮扶政策。推进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完善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拓宽监测预警信息来源,建立农户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监测对象发现和预警机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三是拓宽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渠道。发挥就业帮扶车间的载体作用,鼓励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脱贫人口就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脱贫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促进扶贫资产长期良性运营。四是加快重点帮扶区域乡村振兴。聚焦南部山区、太河库区和黄河滩区,加大政策、资金、项目倾斜,加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重点帮扶镇的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十四五”期间,我市在鼓励引导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聚焦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畅通城乡要素循环,优化政策要素支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优质发展环境,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鼓励引导支持工商资本下乡一是明确投资重点领域。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园、科技园、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强镇和加工原料基地等,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化种养、乡村农文旅、数字乡村、现代种业、产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加工、物流、营销、技术服务等重点和关键环节,集聚发展乡村精品产业。二是构建支持政策体系。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优先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建设。强化政府基金和债券支持,采取“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工商资本与乡村产业的有机融合。优先支持“利益联结紧、守信履约好、带动能力强”的工商企业参与龙头企业认定和项目扶持。三是搭建服务保障平台。建立工商资本投资意愿清单和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对工商资本的需求清单,加强跟踪服务。用好各级财政扶持资金,推进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模式,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入股,实施物业经济或其他产业增收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范围全覆盖,规范工商资本投融资。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地监管及风险防范,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实施镇、区县为主的分级备案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区县域内城乡融合,公共资源区县域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设淄川区、博山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释放淄川区、博山区的引领带动效应,推广典型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