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太河水库水源保护地生态产业发展的建议办理答复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2023085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答复时间: 2023-05-25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

2023085号建议的答复

       

张玉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太河水库水源保护地生态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2022年,为进一步改善太河库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结合太河镇实际和当地农民群众需求,我们在太河库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0.58万亩,新打机井6眼,配套井房6座,原无机井配套井房2座,泵房2座,新建蓄水池22座、集水池1座;铺设钢管8.633km,闸阀井29座、泄水阀井18座、排气阀井1座、给水栓128座;3m宽硬化道路9.179公里,4m宽硬化道路0.305公里,架设10KV输配电线0.24公里,380V输配电线路1.10公里,新建变压器3台,岸坡防护160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对上争取工作,加大对太河库区乃至南部山区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当地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0234月,经市政府同意,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印发了《淄博市撂荒耕地排查整改和复耕复种办法(试行)》,指出对长期外出务工、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引导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对长期无力耕种或因举家外迁造成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和合理经济补偿基础上,鼓励自愿退出承包权。对无劳动能力、整家外出务工、弃农经商等农户造成耕地撂荒且不愿进行耕地流转的,由村集体按耕地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在坚持撂荒耕地承句经营权不变、界址不变的前提下,由村集体托管或组织托管,统筹发展粮食生产。下一步,积极引导各类相关财政补贴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全程式、菜单式服务模式,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三、发展中草药经济苗木种植。目前我市种苗大多以自繁、自育、自用为主,个别品种种性退化。针对此问题,2019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作物创新团队与淄博弘道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优质种苗试验示范,探索建立中药材的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期逐步实现品种的良种化、制种集约化、良种商品化,不断提高优质种子种苗的覆盖率。加强技术指导,聚焦中药材生产经营需求和技术难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和技术培训活动,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宣传推广先进种植管理技术,鼓励、指导开展优良乡土中药材品种选育,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一步,我们将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依托,落实好省、市扶持中药材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壮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形成具有我市中药材生产特色的规模化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同时,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中药材品质、产业化水平,带动群众增收。

  

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2023525日     

 (联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联系人:于振华,联系电话:2183081

题目: 关于加快太河水库水源保护地生态产业发展的建议 理 由: 从20世纪50年代,太河水库开始修建,历时20余年,库区周边村庄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太河水库的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太河水库作为我市水源地保护地,承担着全市的饮水安全,意义非常重大,对太河水库的保护,意味着限制性开发、选择性开发,一些禁止项目、产业无法在此落地。以淄川区西河镇为例:经济基础薄弱,产业模式比较单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镇内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空心化、年轻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老龄化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突出,土地撂荒严重,人员稀少,农业产业发展不足,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村庄道路、人居环境等方面急需改善。 建 议:希望市政府继续出台类似针对太河库区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加大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库区周边的发展。目前太河库区区域总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人,共236个行政村。1、建议市财政部门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即每人每年1200元予以补贴;2、建议市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购进中草药经济苗木(如连翘),在库区适合区域内进行种植,以此增加库区群众经济收入,确保库区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